什麼是全人音樂
 

對於「梅苓」的孩子們,我能感受到他們有強烈地想要演奏出「好音樂」的學習態度和渴望。他們擁有一些成為優秀音樂家以及達到完美演出所需要的靈感和想像力。........More


 

Chalo Eduardo
美商Remo公司世界擊樂產品部經理 Remo巴西擊樂系列代言人

梅苓全人音樂是一個非常專業的教學系統,我看到了他們對人格教育的堅持!在擔任木琴大賽的評審過程中,發現許多梅苓學員的演奏技巧更甚音樂班的學生,在舞台上亮眼發光.對於一個非教育體制內的音樂系統而言,梅苓全人音樂所做的是音樂教育的紮根..

李幸真
新竹教育大學音樂系
講師

我很高興有機會來梅苓全人音樂教學系統與大家分享日本太鼓。在教學的同時也受益良多,正是所謂教學相長,讓我覺得非常充實而有意義!太鼓的表現是由簡單的節奏語言所構成,但是透過我們從心裏出發而演奏出來的音樂是最有生命力的。希望在不久的將來我們還有機會一起演奏,再次感謝!

小林義隆
日本鄉神樂樂團 團長

聆聽全人音樂大賞音樂會後,讓我心弦震撼與心靈深受感動,不禁為參與梅苓全人音樂的孩子們,感到實踐夢想的堅強意志與追求美感情操的可貴。團員台上的分享,串起台下莊嚴的悸動:「媽媽,我要謝謝您,讓我可以驕傲的站上舞台,為您分享我喜歡的音樂!」一曲曲的擊樂合奏,不但敘述著孩子們的夢想,也讓他們在成為青少年的今日,仍然在打擊樂上,揮灑著華麗生命的樂章。
飛翔吧!在音樂的詩畫裡,我們的讚賞與祝福悄悄的跟隨。
 

潘慶輝
新北市永和區私立育才國小校長

「感動」是在擔任梅苓盃木琴大賽評審的過程中,不斷出現在我心中的感受。不論是充滿勇氣與活力的小小參賽者到經驗豐富與熱情的大孩子們,在比賽時對木琴演奏的展現及技術的表現都令人難忘。每一位參賽選手都作好充分的準備,享受舞台美妙的演奏時刻,彼此欣賞,彼此學習。可貴的是,在音樂課程之餘,人格與態度的培養更是梅苓全人音樂的重要教學目標之一。梅苓盃的參賽者們,不論有沒有抱走獎盃,你們個個都是贏家!
 

吳國瑄教授
台南應用科技大學幼保系、音樂系
國立中山大學音樂系

很榮幸2014年12月14日能夠受邀到臺灣梅苓擊樂嘉年華演出。同時我也參與並觀賞梅苓團員們的精采擊樂表演。我非常驚豔這群孩子們如此高水準的舞台呈現。梅苓系統培育出的孩子充滿紀律、擁有團隊合作的精神,再再更肯定系統的教育方式,同時也成功的激勵孩子自動自發的練習。我認為與他人合作演奏是非常重要的,從中學習到的音樂知識是無可限量的。我高度肯定在梅苓系統下成長的孩子是極有潛力的。非常榮幸能夠參與這樣的盛會。感謝張媗禾翟總監的邀約和策畫。期待再相見!

賽巴斯汀 艾弗樂
Sebastian Efler

奧地利擊樂家

在教室裡舞台上,看到梅苓的孩子因音樂而發光,音樂因梅苓的孩子而奔騰,我在欣賞與感動之中,更要祝福並大聲地為梅苓的師生們鼓掌!

 

劉欣怡小姐
專業戲劇老師、編劇、導演、演員、藝術治療師

在教授中國鼓術的過程中,我發現梅苓全人音樂有求知欲超級旺盛的學生以及熱力四射、努力不懈的講師群,是讓我拭目以待的團隊。



 

陳文吉先生
御鼓坊藝術總監、創辦人

從教育工作者的觀點來講,梅鈴老師她關心的不只是音樂,她關心的是孩子,也關心和孩子一起的大人。國內有這樣一個做音樂教育的人,我相信孩子在很多地方都會受益,家長也一樣喔!

 

陳筠安女士
成長文教基金會執行長

所有的學習,都需要不斷的堅持與毅力,在梅苓盃木琴大賽中看到每一位參賽選手的表現都讓我感到訝異!無論是幼兒班、基礎班的自信,先修班、專修班的肢體律動,樂團班的成熟技巧,都讓我感受到他們與音樂的融合。【莫忘學習初衷】,才能不斷的享受每一個學習階段的感動!!

黃馨慧
國立台灣藝術大學音樂系講師、中華民國擊樂手鼓協會理事長、台北So Good 手鼓樂團團長

梅苓的樂團寶貝們,有小小藝術家氣質,把HIP HOP當作音符,用BODY打節奏,一些化學作用正透過對音樂的想像力 ,激發孩子對嘻哈舞蹈的潛能!我給他們99分~1分是留給持之以恆的人!
 

 

呂孟書(Alumi)小姐
街舞家、LUMI DANCE SCHOOL專任舞蹈教師

當我在臺灣-梅苓全人音樂教學系統分享我的音樂時,深深感受到這不是一所只教音樂的學校,系統的講師對於教學充滿熱忱,在音樂的教授中不只在意音樂技巧上的提升 ,更顯現於日常生活中的生活引導。........More


 

 

C.G.老師
 

梅苓全人音樂教學系統是一個非常專業的音樂教學機構,他們的師資,非常年輕、非常活潑、非常有衝勁,而且能不斷的學習不斷的吸收,我相信來這裡學的莘莘學子們,將來一定可以得到非常非常多的收穫。

 

郭聯昌先生
輔仁大學音樂系所
專任教授

全人音樂教育讓我最欣賞的地方就是老師們對於音樂教育的熱情與專業,他們不斷努力讓自己好還要更好的精神也是讓我敬佩的,孩子們能有這樣的音樂老師,真好!



 

謝文宜女士
實踐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副教授兼系主任
專任教授

藝術教育的目的是人的成長,用打擊樂入門,是一種非常簡單的方式,因為孩子只要注重他的節奏。讓孩子喜歡音樂,可能比讓孩子演奏的好更重要,這是家長應有的認識。
 


 

張世宗先生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藝術與造形設計學系教授

梅苓讓我看到的不只是「音樂的訓練」,還有「音樂人的養成」,願這裡的學員都能找到自己人生中最動聽的一首歌。
 



 

陳樂融先生
作家、作詞家、編劇、中華音樂人交流協會理事、中華音樂著作權協會董事